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31章 又遇广西管家

和牛头马面碰面后回到宿舍,休息了一夜,结果第二天起床竟然听说了昨晚有人跳楼的消息。消息来自阿辉,他叹息道:“昨天一个大四的女生,据说因为受不了考研的压力跳楼了,是深夜没人的时候从教学楼跳下来的。”我也曾听说现在不少大学生压力很大,所以听了也没太在意,觉得可能只是对方鸭梨比较大,想着过几天再去看看,有没有超度的必要。

没想到第二天晚上,阿辉又跑回来跟我们说:“又跳了!又跳了!据说这次跳的是一对大三的情侣,因为双方家里不同意,非要拆散两人,结果留下了遗书从教学楼跳下来!”

又是教学楼?听到这我觉得事情有点不正常了。其中一个室友问起阿辉:“你觉得为什么一个跳楼后就有人有样学样?难道自杀也会传染?或者是凶灵索命?”

阿辉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,他反驳到:“这是一种心理现象,叫作“维特效应”。加利福利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位社会学家叫大卫.菲利普斯,他认为连环自杀罪魁祸首是所谓的“维特效应”。两个多世纪前,大文豪歌德出版了一本小说,叫《少年维特的烦恼》。故事又惊悚又有趣,轰动一时。只是主人公维特以自杀告终。由于影响过于强烈,在欧洲引起了一阵自杀潮,以致于好几个国家都把这本书给禁了。菲利普斯对当代的维特效应做了跟踪研究。他的研究证明,只要报纸头条一登出自杀新闻,在新闻曝光率高的地区,自杀率就会激增。菲利普斯认为,一些内心饱受折磨的人读了别人自杀的报道,就会效法这种做法,了断自己。就是说,这些人根据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动,决定自己该怎么做。

比如1935年3月7日,着名的影星阮玲玉自杀身亡。随即,阮玲玉的数个影迷也自杀了。

还有上海戏剧电影研究所的项福珍女士,吞服鸦片自杀;绍兴影迷夏陈氏吞服毒药自杀,杭州联华影院女招待员张美英也服毒自尽。

单是1935年3月8日这天,上海就有5名女性自杀,其他地方的追星成员也有多位自杀。所以是一种模仿,也是一种对他人的认同,是社会认同。”

显然阿辉的理由并没有说服我们,另一个室友继续提出了质疑:“阿辉,怎么这么巧,昨天刚跳完一个,今天又跳两个,不会后天又跳三个吧?”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,我突然从中捕捉住了某种规律,想起在一本古籍上见过一种邪恶的献祭之法,就是第一天献祭一人,第二天献祭两人,第三天献祭三人,以此类推,最后合计献祭十人时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